
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無悔的選擇
發布時間:
2009-07-03
來源:
編者按:見到劉文忠時他穿了件隨意的T-恤衫,上面印著“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”字樣,此時離“5-12”地震已過去整整一年多。雖然礦山已無法生產,但在公司的關心下,劉文忠現在板房區上班,妻子就在附近打點零工,生活上沒有太大的困難。說起5.12地震那段經歷,劉文中仍心有余悸,最讓他難過的是可愛的女兒已離他遠去,“再過幾天女兒的同學都該高考了”。說這話時他已無法抑制地哽咽起來……
2008年5月12日, 與往常沒有任何不同,午休后板棚子工區的工人們正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。突然,山崩地裂的震動伴隨著一名同事“地震了”的喊聲,房屋在劇烈的搖晃中開始倒 塌,人們迅速跑到工區外的空地上,目睹辦公樓生活區在轉瞬間成為一片廢墟。空氣中彌漫著刺耳的地聲,天空變得陰沉起來,在大地無規則的顫抖中,樹木橫斜、 山石滾落……劇 烈的震動之后,我們才發現原來熟悉的環境早已面目全非,通往礦山的道路不見了,綠色的山體滿目瘡痍。在驚悸中,大家齊心協力清點人員,才發現董興勇的腳趾 頭被砸斷了三根,破損的動脈血管血流如注,有人馬上撕掉衣服給他包裹,并找來一段鐵絲纏在外面,在一陣忙碌之后血終于止住了。然后開始從廢墟中清理辦公和 生活物資,幾十斤大米、二十多袋方便面、半斤鹽、三斤多油、一個變形的鋁盆,這一切在此時變得如此珍貴!房屋是沒辦法住了,大家便將這些東西放進了廢棄的 山洞里,工區四十多號人把這里當成了臨時的家。晚上,就著汽車水箱里的水簡單的做了頓飯,然后在余震中睜著眼睛等天亮。兩天過去了,余震還是不斷,下山的 路沒了,通訊中斷,和外界失去了聯系,生活物資也不充裕,于是大家商量先逃生,想辦法分批下山。第三天一早,大家用臨時制作的擔架抬著受傷的董興勇開始向 山下轉移。這是一次十分艱難的轉移,用了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(平時只需3-4分鐘時間)才來到干溝,可再也無法前進了。這里有一塊小平地,有兩三棟小木房,雖然屋頂被打了幾個大洞,但墻體未倒,大家就地休息。
我們心里都知道必須走出山才能活命,14號 晚上大家商議明早還是得向外走。但傷重的董興勇還沒有辦法下地,董興勇害怕拖累大家,讓我們都先走,但我想到如果把他一個人留在這里,就無法活著出去了, 于是我堅持留下來照顧他,兩個人生還的可能性總比一個人大。就這樣,同事們在把身上的打火機、香煙及剩下的幾包方便面全部留給我們后集中向外逃生報信,剩 下了我們兩個人。
在昏天暗地的當時,說實話我真不知道我們還能不能從山里活著出去,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見上家人一面。從18號 起,幾乎每天都有直升飛機從我們頭頂飛過,我們也嘗試過點燃濕木用煙霧向外求救,有幾次聽到飛機轟隆的聲音以為有希望了,但由于我們所處的位置在狹窄的山 溝,飛機上不易看見我們,只能眼望著飛機一次次從頭頂掠過,加上出去的人再也沒有回來,生死未卜,心情也就由希望到失望甚至變得絕望起來。
盡管在強余震不斷的環境中,我們感到害怕、恐慌甚至有些絕望,但想到家中親人的安危時,求生的欲望變得更加強烈了。在董興勇勉強能走動時,我們還是想盡辦法向外走,我和董興勇都不會游泳,用木門扎了簡易筏子,想穿過堰塞湖,可在湖中趟了100多 米后,筏子散了,水淹到了脖子,根本沒有辦法再前進,只好退回去。也曾想從山上翻過去,但由于山體滑坡,到處是亂石,連立足之地也沒有,只好放棄了。也不 能確定湖的那邊,山的那邊是不是有吃的,路是不是通的,只能呆在外邊有幾具尸體的洞里,那時候的每一天都是那么難熬,真是度日如年。
就這樣,我們在山上整整度過了十五天。在27日 早上八點,一架直升機終于發現了我們,可干溝沒有飛機可以降落的平地,我和董興勇便拼盡全力手足并用的爬過去,在救生員的幫助下上了飛機,我們獲救了!在 飛機上我終于看到了我的家鄉,情況比想象中嚴重很多,村莊被夷為平地,我的心情又變得沉重起來,多了一份對家人的擔心。
當飛機到達廣漢安全著陸后,我們立刻被送往成都救治,董興勇因傷勢嚴重被轉到廣東就醫。得知消息的妻子立即趕到了成都,見面后雙方都恍如隔世,不相信彼此都 還活著,整整半個月時間了!我們相擁而泣。從妻子的口中我知道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,公司和當地政府一直在想方設法救援我們,前后十多次組織人員進山,使用 飛機空投物資等。同時也知道家里的房屋已經毀了,女兒被安置到綿竹當地的醫院治療。
由于我身體情況穩定,很快就出院了。出院時,我本想在成都給女兒買套衣服,可妻子再三阻攔只能作罷。回到綿竹,看到面目全非的家,我感到很茫然。幾天過去了,仍不見女兒回來,我心里產生了一絲不祥感, 31日,我執意要去醫院看望女兒,此時妻子才泣不成聲地告訴我女兒余丹在地震當天就已遇難,14號找到的尸體。妻子拿出女兒的遺照,我看見她的額頭被砸了個洞。雖然我有過預感,但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還是暈了過去……

采訪后記:再 次見到劉文忠是在一片整齊的板房區前,這個看似羸弱的漢子,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平靜,只是新添的滿頭白發還是讓人感到心酸。他對記者說得最多的是,他不后悔 當時留在山上的決定,這是一個人具有的基本責任。劉文忠是個不善言辭的人,但我們卻從他的身上清晰地見到了龍蟒人的奉獻、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意識。
上一個: 我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正式啟航
下一個: 龍蟒礦冶公司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
相關新聞
日前,由礦冶生產部組織制定的《釩鈦鐵精礦企業產品標準》獲攀枝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查通過并成功備案。龍蟒礦冶選廠生產的釩鈦鐵精礦是利用高效選礦技術精制而成,但該產品目前沒有適用的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。為保證產品質量,科學組織生產管理,礦冶生產部根據該產品的特性,并結合客戶意見及選廠生產實際,組織制定了《釩鈦鐵精礦企業產品標準》,并向攀枝花市、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備案申請。《標準》對產品的外觀、理化指標設置的依據或來源分別做了說明及備注(并注意技術支撐文件保密)。3月12日《釩鈦鐵精礦企業產品標準》已通過攀枝花市、鹽邊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專家團隊評審,專家團隊的一致認為此標準在該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。鹽邊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擬將我公司制定的《釩鈦鐵精礦企業標準》推行為鹽邊縣地方標準,并要求各生產企業統一執行。
3月10日,德陽市工業經濟會議隆重召開,李家權總裁等9名企業家獲“08年度市優秀企業經營者一等獎”榮譽。我公司同時被評為“2008年度工業災后重建突出貢獻企業”。剛剛過去的2008年,德陽工業經濟經受了“5.12”特大地震的巨大破壞以及國際金融風暴的沖擊,面對嚴峻的形勢,全市工業企業在市委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克服困難、勇挑重擔、奮力拼搏,取得了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,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和全市工業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,從中涌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企業和經營者,其先進事跡成為全市人民不斷前進的動力。市政府要求全市工業企業以先進企業和個人為榜樣,發揚“萬眾一心、不屈不撓、自強不息、友愛互助”的抗震救災精神,苦練內功、科學發展,為全省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奮斗。